合肥高新区以推广“窗帘之约”行动为切入点,统筹整合党员骨干、爱心企业、新就业群体、居民志愿者等人员力量,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参与、机制赋能”志愿服务体系,为高龄独居老人等重点群体托起“幸福底线”。
三级联动筑基,构建全域覆盖服务网络。组织架构立体化。高新区建立“中心党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三级联动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兴园中心坚持党委统揽全局、社区党组织分类施策、小区党支部深耕细作,联动物业、红色小管家、低龄老人等组建16支队伍,形成“巡查预警-需求响应-多元供给”闭环。人员管理精细化。高新区落实“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六助一护”服务清单,实现日常关怀“零距离”。天乐中心党委根据服务对象身体状况及实际需求,实施“三色管理”,为服务对象提供精准化、分层级的精准服务。科技赋能精准化。高新区构建“AI监测+志愿服务”双保险体系,为服务对象实施24小时安全守护。长宁中心党委线上依托智能呼叫设备建立“1分钟接单-10分钟上门”应急响应链,线下推行“幸福印”不敲门方式温情打卡,织密安全防护网。
多元融合共治,打造志愿服务供给矩阵。专业力量协同发力。高新区构建“医疗+养老”志愿服务体系,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健康之约”。区级志愿服务联合会培育孵化“医缕青风志愿服务队”,累计为老人提供健康检测、养生讲座等志愿服务600余人次。多元力量融合赋能。高新区不断拓展服务渠道,广泛吸纳新群体、链接新资源、注入新力量。塘岗中心党委吸纳低龄老人、医护人员、红色小管家等群体,组建金金晖先锋队、橙心联盟队、白衣卫士队、红色管家队“四色引擎”志愿服务体系,形成关怀服务合力。共建力量下沉聚力。高新区通过党建共建,引入共建资源、下沉共建力量。柏堰中心党委发挥“轴心”作用,推动社区党组织与省医药产业创新协会党组织共建,首批推选14名“居家药师”与28名独居老人结对帮扶,提供用药指导及健康关怀。
机制创新赋能,激发志愿服务持久活力。激励机制长效化。高新区探索建立积分激励、资源整合等长效机制,推动志愿服务从“活动化”向“常态化”转型。城西桥中心党委设立“积分超市”,推行“服务换积分、积分兑礼品”模式,有效提升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性。特色项目品牌化。高新区通过社区治理公益创投项目,为社会组织开展的助老爱老志愿服务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及全过程指导,目前已实施“志能药箱”特困老人用药安全守护计划项目、“孝暖夕阳 医路有爱”助老志愿服务项目等品牌项目。意见收集常态化。高新区坚持边服务、边收集、边解决原则,引导服务对象从“被动服务”向“参与治理”转变。蜀麓中心党委在日常走访服务对象的同时,积极收集关于小区精细化管理方面意见建议,推动解决绿化修剪、灯光亮化等问题10余项。
(胡静静 王丹)
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