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客户端记者 杨红丽
智慧温室管控系统、水肥一体化精准供给系统、智能决策系统、智慧设施农业大脑……在张掖市绿之源智慧农业产业园,现代智慧温室有了最生动的展现。这里产出的串番茄,“住”在恒温室,“喝”着定制纯净水,“吃”着精心配比的营养液,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精致生活”。
张掖市绿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智慧大棚示范基地
作为张掖农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位于张掖丹霞山脚下的张掖市绿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智慧大棚示范基地,宛如一座巨型植物工厂,不仅拥有7座高标准日光温室与18000平方米试验大棚,更构建起蔬菜种子育种、生产、育苗、产品开发的全链条体系。
展开剩余69%试种番茄
伴随着“咔嚓”声,工作人员将饱满诱人的串番茄摘下,装筐后送往分拣区筛选。不同于传统种植,这里番茄藤蔓上方,安装了LED补光灯,抬头可见布满棚顶的环境监测屏实时跳动着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数据,脚下的潮汐灌溉系统正将营养液精准推送至每株作物根系,耳边不时传来物联网控制器发出的“嘀”声提示音。
采摘串番茄
“温室可通过计算机环境控制系统,利用传感器实时感知温室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水肥灌溉量等关键数据,并进行实时远程监控。”张掖市绿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师大鹏介绍,“简单地讲,就是将作物的给养量、给水量等信息在电脑中提前设定,由电脑实时监测作物长势、环境温湿度等,通过物联网设备精准控制作物生长情况。目前大棚内集成了20多项新设施新技术,包括机械化、自动化、水肥一体化、臭氧病虫害防控等,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培育新品种
数字农业让种菜更有科技范儿。张掖市绿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凭借先进的育苗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为张掖市及省外种植户常年提供优质蔬菜种苗。自2015年起,累计向张掖及青海、酒泉等地供应4000万株优质种苗,使种植户单座日光温室年收入从1.5万元跃升至4万元,实现了产值翻倍。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张掖市绿之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河西学院实施的省级重大项目,成功攻克戈壁农业种植难题,研发出适用于干旱地区的节水灌溉与土壤改良技术,推动张掖戈壁农业从试验走向规模化生产,相关成果在全市推广面积超10万亩,创造经济效益数亿元。
从农业种植的“好帮手”到产业发展的“加速器”,科技赋能农业,正深刻改变着传统乡村生产组织与生活方式,也让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涌动在阡陌间、田垄里。
发布于:北京市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